Crewe(克鲁)是英格兰西北部的一个以原始产业闻名的小镇,享誉盛名的莫过于铁路网与汽车制造。这个人口不足7万人的小镇,集镇中心上街道依然是用红砖通过人手一块一块拼接而成,一直坚持着传统手工业的文化。从1946年开始一直以手工打造劳斯劳斯与宾利,直至2002年,宾利正式独占克鲁。一个名为Pyms Lane的工厂从此只专注生产——Bentley 宾利。 体验读图模式 很多人会怀疑,当德国三马车统治欧洲三大顶级豪华车品牌之后,会否“更接地气”?会否“更触手可及”?答案是不可能。但遗憾的是,三家竞争变成了两家(原因可搜索关键字:迈巴赫)。显然,这次在海南三亚要探讨的并非谁更顶级、谁更奢华,而是要探讨这款在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好的宾利——飞驰(Flying Spur)。更准确来说,是探讨宾利新飞驰能带给用户哪些别具一格的东西。 ● 写在最前:您知道或不知道的宾利飞驰 问题一:飞驰是什么来头? 宾利(Bentley)诞生于1919年,W.O.Bentley先生既是宾利品牌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工程师、一位赛车手。宾利主要以超豪华跑车为发展对象,几个关键字就可以了解宾利:1)高性能;2)奢华;3)科技。可以说,无论是著名的欧陆GT(Continental GT)还是到全新的旗舰车型慕尚(Mulsanne),其骨子里的运动血液一直流淌至今。 可以说,2002年是宾利的重要转折点。英女王(Elizabeth II)钦点宾利为御用座驾品牌,放弃使用劳斯莱斯(Rolls-Royce)幻影(Phantom VI)。为英女王定制的Bentley State Limousine诞生,有了更强的自信。最值得一提的是,英女王为Bentley State Limousine画上一条红色的腰线,可以看出Bentley State Limousine有多受英女王宠爱。 2003年,乘胜追击的宾利推出“全球最快的轿跑”欧陆GT。率先搭载W12发动机,在当其时拥有小威龙(Bugatti Veyron 16.4)之称。性能与豪华是有了,但是双门轿跑对于注重全面性的高端用户而言,缺少了实用性。从而在2005年,宾利推出了欧陆飞驰(Continental Flying Spur)。这是一款基于欧陆GT为蓝图打造的四门轿车。显然这个做法是正确的,首先它赢得的是中国富豪们的青睐。次年,中国已经成为欧陆飞驰的主要市场。 来到2013年,(2014年款)飞驰名字被独立出来,变成:Bentley Flying Spur。据厂商介绍,这样的举动是为了更好的体现飞驰的行政级定位特点,与欧陆的极致运动个性区分开来。不管如何,单从2013年9月-12月期间2014款飞驰向全球客户交付2005台。其中中国区域占全球的22%,仅次于第一的英国(31%)。而在品牌车型的整体销量中,飞驰在中国市场占了No.1的位置。 问题二:2014年款飞驰有哪些变化? 动力与设计。2014年款飞驰(下文简称:新飞驰)动力配备上提供W12与V8两款发动机可选,W12的性能较上代车型有约10%的提升,同时降低油耗。而V8则是飞驰历史上首次“降低排量”之作,至于动力性能上与W12有哪些不同?目前只能通过静态体验去发现,至于动态方面我们则需要等待飞驰V8的试驾车到位之后才能告诉大家。 然而在设计上,区分新飞驰的最大亮点在于灯具设计上。新飞驰采用与欧陆GT不一样的组合,从外小内大变成现在的外大内小,增加视觉宽度。与此同时,新飞驰更采用经典的一体式木饰板,回归原始的一种豪华感,并且在后排上丰富娱乐设备。其它方面则基本保持一致,依然采用大众D1(Volkswagen Group D1)平台,依然在克鲁工厂制造。 问题三:新上市的飞驰V8是否意味着降低身价? 不是。V8与W12在中国区的起步价相差74万,占V12的19%左右。而从实际体验上,V8在燃油经济性上更为出色,而其它配置上与W12保持一致。 可以这么理解,V8更适合对动力或者对面子需求不大的富豪们。而W12则是富豪们出入各种场合的自信展现。74万的差价的确能降低入门槛,不过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去取舍旗舰配备与经济性。 再之,W12发动机的生产制造工艺远远要比V8发动机高出很多,其产能上远远不及传统的V型结构发动机。换言之,再往深处去分析。V8无论在供应量以及经济效益上,都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问题四:新飞驰V8与W12的区别? 通过体验发现,在城市中很难察觉动力输出上的差别。其最大差异感受在于中后段加速与初段爆发力上,W12拥有更多的动力储备,而V8动力富余程度远远不及W12。 咨询热线:18210671888 13522251880 朱经理 微信:zj2014988 联系方式: 销售电话:18210671888 13522251880 售后电话:13522251880 联系人:朱经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优惠信息以到店核算为主。 |
如系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