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雷诺 CEO 卢卡-德梅奥针对特斯拉的定价策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表示特斯拉的定价策略很可能损害用户对电动汽车价值的信心。其指出:“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做法。随着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发展,我们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业务。对雷诺而言,我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在电动汽车的利润率上做出妥协。我希望他们继续降至零,但我们将继续保护我们电动汽车的价值。”
相关资料显示:雷诺作为法国品牌,最前与中国三江航天集团签订了合资协议,成立三江雷诺汽车有限公司首次进军了中国市场。后因中法双方在决策意见上的不合,及国产的塔菲克车型成本太高销量不佳。双方运营8年后,三江航天集团宣布退出。2013年雷诺与东风汽车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再次进军中国市场,但由于在华品牌认知度角度较低销量不佳,2020年4月份雷诺发布重组计划。其中关于燃油车,雷诺拟将50%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不过雷诺集团并未退出中国市场,只是退出燃油乘用车市场,其新能源和轻型商用车领域仍在继续运营。其中在电动车领域,雷诺参股了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和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2021年9双方合力打造的“羿”上市,售价区间为13.98-19.58万元。不过新车上市后销量一直低迷,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1月羿销量为44辆,同比下降38.03%,2021年11月-2022年11月份,羿累计销量为949辆。
如果单单指望凭江铃新能源,雷诺很难“重返中国市场”。当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雷诺并不打算放弃。在2021年就与吉利签署谅解备忘录,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雷诺曾一度强调不会整体退出中国市场,其在华的业务重心将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领域。这样或不难理解,雷诺 CEO对于特斯拉降价发表的言论了。
1月6日,特斯拉中国突然宣布对旗下两款车型进行大降价,其中Model 3下降幅度为2.0-3.6万元,Model 3后轮驱动板由早前的26.59万元降价3.6万元至22.99万元,Model 3高性能版由34.99万元降价2万元至32.99万元。Model Y则降价幅度为2.9-4.8万元。具体来看,Model Y后驱版降价2.9万元至28.89万元,长续航版降价4.8万元至30.99万元,高性能版降价3.8万元至35.99万元。
此外,除了中国市场外,特斯拉在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得多、挪威、西班牙、法国、葡萄牙、荷兰等国家也启动降价。以美国市场为例,Model 3降价3000美元至43990美元起售,Model Y降价1.3万美元至52990美元起售。而对于特斯拉降价的原因,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也曾回应表示:“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以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头部车企,其一举一动也影响着整个市场。面对如此大幅度的降价,不少车企也被迫对旗下车型进行降价。AITO问界在特斯拉降价后宣布对旗下问界M5 EV、问界M7车型进行价格调整。其中,问界M5 EV两款配置车型调整后的官方指导价分别为25.98万元和28.98万元,售价分别下调2.88万元和3万元;问界M7顶配车型售价不变,其它两款配置车型调整后的官方指导价分别为28.98万元和30.98万元,售价均下调3万元。
除了问界降价,还有小鹏汽车、零跑汽车、蔚来汽车等车企也对旗下车型进行下降,小鹏对旗下G3i、P5、P7三款车型下调了价格,降价幅度为2万元至3.6万元。零跑汽车则针对 C01 车型推出限时补贴政策,付定 5000 元最高可抵 30000 元。蔚来也针对2022款ES6和ES8进行降价促销。
众所周知,特斯拉敢于下调价格的底气来源其单车利润率较高。近段时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基准价持续下滑,从最高的60.7万元/吨降到51.5万元/吨,而特斯拉以自营销售为主,原材料价格涨跌直接影响特斯拉的售价,降价也在意料之中。特斯拉大降价背后带来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据特斯拉CEO马斯克透露,降价后特斯拉1月份的需求大约是产量的两倍。如果没有外部干扰,特斯拉2023年的销量可能达到200万辆。而对于目前大部分尚未实现盈利的新能源厂商而言,跟进特斯拉降价无疑是雪上加霜。
现阶段,不少新能源车企在价格方面并没有跟随特斯拉脚步下调售价,不过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2023年2月至3月,碳酸锂价格可能出现相应的回落,车企也将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可能会出台相应的降价措施。不过,参考特斯拉降价背景,其拥有规模化的供应体系及高毛利率,可以牺牲少许利润来换取市场份额,但并不是所有车企都可以效仿的。
从一月份国产新能源车企销量来看,特斯拉降价一事对于新能源车企们来说无疑是带来打击的,各家在1月份的销量都出现了暴跌。不过特斯拉的降价政策却得到了不少股票分析师的认可,分析师认为特斯拉的降价策略可以催生新需求,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如系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qi-che.com。
更多汽车新闻关注 请扫码qi-che.com公众微信号: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qi-che.com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qi-che.com。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qi-che.com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邮箱mail@qi-che.com
处理时间:周一—周五 9:00—18:00
相关阅读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新车销量持续下滑,传统乘用车(轿车、SUV、MPV)的需求下降,一直被忽视的皮卡车型有望迎来爆发期。6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共同下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除逐步取消限购规定促进汽车消费外,皮卡车型的进一步解禁也被纳入改革的重点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地级及以下城市加快取消皮卡进城限制,充分发挥皮卡客货两用功能。...
今年以来,一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动作频频的恒大,近日又因大规模、高标准的人才招募再度引得市场关注。9月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启动全球招聘,计划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顶级专家和技术精英,工作地点遍布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九个国家。造车狂人恒大“逆势揽才”今年的汽车行业可谓是日渐趋寒,无论是传统汽车业的领头羊如福特、通用、大众等车企动辄上千人的裁员...
买汽车,到集美!2019首届集美汽车购物节现已强势登陆,席卷全城!作为集美区首次举办的汽车消费嘉年华,本届购物节不仅覆盖范围广、优惠力度大、亮点活动多,更有超长购车期限,等你货比三家甄选性能好车!活动期间,集美汽车购物节深入挖消费潜力,通过推出“前往北站汽车城买车,就送千元油卡”等系列活动,将集美汽车购物节打造成厦门具有标志性汽车消费活动。购车送油卡,优惠齐聚集美汽车购物节本届集美汽车购物节集合了...
最新内容
哪吒汽车官网异常事件。哪吒汽车法务部表示,近期,哪吒汽车官网因技术原因出现短暂无法访问的情况,引发部分自媒体及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哪吒汽车郑重声明如下:1、经排查,此次官网异常系因服务器配置升级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导致网站暂时无法正常运行。经紧急修复,1月6日下午官网即已全面恢复正常访问。2、部分自媒体借官网异常事件,发布不实言论,严重误导公众。对恶意编造事实对哪吒汽车品牌造谣抹黑的部分自媒体,...
1月9日,乘联会发布2024年全年以及12月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累计销量为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其中12月零售销量为263.5万辆,同比增长12.0%,环比增长8.7%。乘联会表示,临近年末,各大车企发力冲击年度目标,汽车市场不断升温,叠加2025年春节时间在1月底,市场购车需求被提前激发,因此,12月车市开局表现强劲。12月包括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
北京时间1月9日,电动汽车初创公司法拉第未来(FaradayFuture,下称“FF”)旗下第二品牌FaradayX(下称“FX”)官方LOGO正式发布。从官方发布的全新品牌FX品牌LOGO来看,FX品牌LOGO依然延续FF品牌的设计理念,由八根分段式的线条组成两个方块并进行合并。FX表示,构成LOGO的两个方块象征FX与众多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实现成功。此外,FX还指出:“新LOGO体现...
奋斗了一年,第一家日系厂商正式对外公布销量,毫无疑问的是,由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组成的本田中国在过去一年销量出现大幅下滑。1月9日,本田中国发布最新销量报告显示,2024年本田中国终端汽车销量为852,269辆,较同期的1234181辆下滑30.94%。其中,2024年12月本田中国终端累计销量111,870辆,较同期的165798辆下滑32.52%。作为日系三大巨头之一,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处境远比想...
1月8日,比亚迪全新MPV——夏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24.98-30.98万元。据此前报道,夏是比亚迪旗下首款中大型MPV,定位低于腾势D9,有着“冰箱、彩电、大沙发”,配备第五代DM技术,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外观方面,比亚迪夏的整体外观还是遵循的传统的MPV造型,从它的名字也能看出它是比亚迪王朝网的一员,所以在设计上也带有一些王朝网的特征。车头部分采用巨大的格栅,这也是目...
老虎车网,国内外新车资讯,行业动态、汽车图片、汽车评测、汽车视频等精彩内容分享。
最新问答 更多
用车养护
汽车行业关注
报导汽车行业资讯,深挖车界猛料
老虎车网
新鲜汽车资讯,实用车主指南
买车顾问
好玩、好看、有用才是我们的基本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