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才知真相 马6/速腾/轩逸对比导购推荐
三、细节及储物部分 马6、速腾、轩逸三款车均配备了双开启式天窗,但在细节处与操作上略有不同。马自达6采用了双开启按键的方式,使用户更加简单的了解所需的开启方式,并且挡板上带有通风孔,既可以免除日晒,同时还可以进行通风;速腾在操作上是三款车中较为麻烦的,旋转式的开关经常会使我们转错了方向,从而达不到我们想象中的开合方式,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熟悉,但是百叶窗式的挡板对于换气效果极佳;轩逸的操作也属较为简便的,单按键的方式只有前后两档,可完成完全开启和翘起两种天窗打开方式。
化妆镜也许不是我们男士常用的配置,但是也不要忘记一些女性朋友。马自达6的双照明灯是三款车中最有面子的,而且在照明效果上也更出色;而速腾上也有该配置,只不过是稍远的单照明灯在效果上不如马自达6的;而较高配置的轩逸恰恰忽略了这一环节,在夜间的时候看来要靠中央的照明灯了。
眼镜是与车息息相关的佩戴物,就算你视力较好,也会拥有自己的太阳镜,而各个厂商当然也要做到车辆人性化,所以在三款车中我们都见到了眼镜盒的配置。速腾与轩逸的眼镜盒位于前排顶部内室灯附近,而马自达6的位于驾驶员左侧腿部位置,在使用上,三款车的设计都比较方便。
说到储物空间,是很多消费者最在意的一项,当然这三款车在设计上也略有不同。个人认为在这一环节,马自达6更为出色,车门以及车辆内部均有不少的储物格,尤其中控台上方的储物格使用非常方便,也可以放下不少的随身物品,手扶箱进行了分层设计,箱体容积也较大。
速腾的车门板储物格较大,手套箱内也有绒布包裹,手感非常舒适。但是车内储物空间较小,尤其中央手扶箱内只能放下较少的物品,手套箱内的容积也并不是很大,不过对于一般的日常使用来说基本够用。 轩逸的手套箱及中央手扶箱均带有双层设计,并且容积较大,对于储物来说非常实用。
但是车门中的储物格让我非常的失望,只有两指的间距,就算放一些票据,我相信取出的时候会更加麻烦。 四、前后排座椅部分
马自达6的座椅偏为中性,也就是软硬适中,虽然谈不到运动性很好,但是综合包裹性及支撑力还算不错。另外该车主驾配备了电动记忆座椅,在使用中比较方便。对于后排来说,空间的优势大于座椅的舒适性,三个人乘坐的话,也不会感到十分拥挤。
可能是大众将速腾作为运动车型的原因,所以在座椅设计上,两翼的支撑感十分明显,但对于身材魁梧的人来说,会感到一些的不舒适。而座椅的调节方式也令我很不满意,尤其是我们常用到的靠背调节,旋钮的方式实在很累人。后排配备的出风口自然会讨好许多消费者,而后排座椅的乘坐感觉依然是比较偏硬朗。
如果你单纯的追求舒适,那么轩逸的座椅一定会让你满意。较厚的填充物让你一坐下去就感到陷入其中,感觉有些像家里的沙发,这么说真的不算夸张,舒适的形容我想就无需多言了吧。同样主驾驶位带有2项电动记忆功能,而后排的纵向空间相当出色,甚至可以翘起腿休息,不过横向空间并不是很好,坐上3个人的话会稍显拥挤。
目前消费者对于车辆的使用是多元化的,不但要求舒适同样也需要更好的实用性,所以可拆分的后排座椅自然已慢慢普及了。马6的后排座椅可以进行4/6拆分放倒,开关位于后备箱内,使用较为方便,对于储物空间而言也会进一步的提升容积。 对于一款A级车来说,速腾的后备箱内容积绝对算是较大的,只不过开口相比于马6略小,而放倒开关位于后排座椅上方两侧的位置,实际操作也非常方便。将后排座椅放倒后,储物空间也进一步扩大。 也许太专注注重舒适的原因,轩逸较厚实的后排座椅绝对会提供给你极好舒适性,但却在实用性上大打折扣。后排座椅不能放倒这一点,对于日常储物使用,我们要外出购买较大物品的时候,较大的物品会令你十分头疼。 总之三款车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势及亮点,马6凭借了良好的口碑及认知度早已被消费者认可,而目前较低的价格提升了该车的性价比,花同样的钱可以享受B级车的感觉,这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速腾则更偏于年轻人群,车内很德国的设计会使大部分人容易接受和驾驭,而技术先进的变速箱及发动机才是其最大卖点;至于轩逸比较适合年龄偏大的人群,舒适温馨的内饰设计也显得更加沉稳顾家,完备的配置和舒适的乘坐性则是最为吸引消费者买单的一点。 精彩活动推荐: 大众中国的解释,Satigar之所以命名为速腾,是因为这一命名采取了与大众汽车顶级豪华产品“辉腾”相似的命名方式,是大众汽车“腾”系列的自然延续。据了解,辉腾的拉丁语名称是Phaeton,取自希腊神话中太阳神之子的名字;速腾的拉丁语名称为Sagitar,是希腊神话中的“射手座”,在欧洲,射手座被认为是崇尚自由、追求速度、充满热情和浪漫情感的象征。而它的中文名称“速腾”,则充分体现了极速启航、激越腾飞的意境,其中“速”代表速度、动感,“腾”代表腾飞、激情,象征着驾驶者对动感、激情的无限追求,对成功的不断超越。 优点:操控性灵活,生产工艺先进,安全性强 缺点:没有采用国际同步发动机 |
如系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汽车中国。